走进美丽的海国花园──福建省东山县,时时被一股
醉意激励着。
融入画一样的蓝天、碧海、白沙、翠野,常常有一种 冲动飘逸。
不是诗人,却有“诗情”涌动。虽有“见贤思齐”的 自觉功底,此时却不敢妄将这种创作欲望“高攀”,认作诗
意。真的,且不说此时,我们已站在了“国产”晋士、明末 儒学大师、大书法家、学富五车的黄道周的读书地─“云 山石室”,这堪称是世界一流书房的宝地之前;是世界一
流书房的宝地之前;再不要说率领我们一行的东道主,像 当地土物产一样已声名远播内地的诗人刘小龙先生劳碌左 右;更不要说曾激动过我等八十年代大学生且至今仍努力
追随不减当年的著名女诗人舒婷,来充当我们良好心情的 “味精”,还有……还有《十月》杂志麾下的本届茅盾文 学奖的得主阎连科;庄重文文学奖“名牌”闪烁的李佩甫
撑门面,壮行色──大旗招招,文采熠熠,已令我轻易不 敢张口,哪敢任“诗情”招摇,岂不平添班门弄斧的旧辞 新章?岂不是送货上门,甘做舒婷“消遣”的素材?
“不幸”的是:东山物华天宝,到处都可掘到诗;果 然“不幸”:东山人杰地灵,东山归来偏想一吐为快!
久违的白云缀蓝天
东山的天气格外晴朗,东山的蓝天白云格外旖旎。 “墨客与海鲜齐飞,海水共蓝天一色”。顿时,作家们大 放童声,兴奋地回归到少男、少女时代。
许久没有这般爽朗在身;许久没有这种怡情围绕。一 踏上东山岛,就有无比好的心境相随;就有无比好的空气
尽情享用。在与东山县吴县长的座谈会上,中原人氏李佩 甫对东山的赞誉开门见山──他言语豪迈,河南话铿锵: “感觉一到这里,啥味儿都闻到了,而在内地,空气的严
重污染,令人窒息呼吸功能麻痹,令人啥味儿都分辨不出 来。”他先生的白话质朴,却分明是一行人心声的合弦共鸣。
沿途的亚热带植物、农作物令我们一路“学而不厌”, 乐在其中;而东山岛的天气绝不逊东道主的热情。三十八
九度的高温下,蒸腾出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种热望。在 刘小龙的日程下热身, 大汗淋漓后的感受是不虚此行。
参观“绿色丰碑”谷文昌陵园一项活动,与拜谒妈祖庙,游览风动石景区,感觉是一种“镶嵌”。然而,几天
的耳濡目染已使人耳熟能详了谷文昌的事迹──五十年代 东山县的县委书记,经过多次试验,终于选定了木麻黄来 防治沙暴。他带领全县人民开展植树固沙,兴修水利,彻
底制服了风沙虐害,从生态方面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基础。有了第一手的采访参观资料,便深谙了吴县长介绍 的东山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感性认识。挂职某市副市长
的作家郑彦英对“同事前辈”的认同感准确而到位,他说: “在东山,使我找到了共产党员的自豪感。”作为福建人, 舒婷把东山当做自己故乡的抒情基地。八十年代初,她曾
与顾城、江河一同来过这里的乌礁湾、沃角渔村。如今再 返东山,已今非昔比。睹物思人,她另有一番感触洋溢。
在座谈会上,她不仅抒发了东山变化的可喜可亲之感, 对东山近年来注重环保,无工业污染的措施大加称赞,且
寄语由衷,希望东山的建设更加有序前进。希望自己的美 丽的家园更加完美。
的确,东山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治理风沙;八十年代 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经济转变、发展的第二次跨越后,九
十年代,围绕海岛资源开发,加大重点建设,营建“海岛 深圳”的又一奋斗目标又在实施之中。东山再起!再起,东山!
风动石触目惊心
对风动石的认识是不久前在旅游广告上获得的。庆幸 自己尚未被“相识恨晚”的感觉折磨过。不像《十月》主编王占军先生一直“结石”在身。东山之行不仅笔会成功
令其公事圆满,而风动石一游亦使其私家圆梦。小时候, 他大脑集成留了风动石景观的概念,却一直不晓风动石的 “籍贯”在哪里。此次东山相见,终帮他“排石”体外。
被古代文人称作“天下第一奇石”的风动石,以奇、 险、悬而闻名。它体重200吨,状似玉兔,耸立陡崖之上。 上大下小,底部呈圆弧形,与盘石相贴处仅数寸。悬空斜
立,半座半垂,危危欲坠的样子。当狂风吹来时,巨石轻 轻摇晃。据文字传说,明嘉靖年间,海上倭寇侵扰东山岛, 企图抢走奇石,用了数艘兵舰,套上绳索,拼命拉拽。然
而倭寇费尽了力气,绳索全断,倭寇落入海中,风动石却 依然屹立在原地……
十多年前,刘小龙曾为舒婷一行诗友一展“蹬”技, 使来宾们饱览风动石的可掬动态;而如今,风动石已在铁栅栏的守护之中。刘小龙的故技无法再现,而这段“历史
故事”却被一行文人口头传播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