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文峰塔位于东门屿南段,在海拔91余米的山峰上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福建巡海道蔡潮到东山巡视,体察民情,得知东门屿附近,无风也起三尺浪,沉船海难经常发生,就决定为往来这一带海域的船只航行安全,在屿修建石塔作为航标。于是他征调云霄、诏安、东山民工建塔。
文峰塔为密檐式实心石塔,塔高14米,形如八卦。从第二层起,八面均有一幅浮雕,其中慈佛端座。自建塔470年来面对凛冽的海风而泰然自若,令人身处激浪烈风之中尚觉镇定。塔顶由两个葫芦状石头叠成。明代诗人文三俊作《东屿文峰》一首:“突兀危峰耸,浮图砥东海;草庐微啸咏,石艇自玲珑。蜃飞百川外,龙腾万壑中;云雷过日夜,不变摩苍穹。”
站于这高塔旁,于感奋之余,不免陷入沉思:当年在建筑工具十分简陋的情况下,人们是凭什么在这怪岩巨石上造出高出山巅十来米的塔来?人们又是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造塔?对于这一个问题,我们百思不得其解,心中只有对古人伟大创造力的无限钦佩。对于后一个问题,则有不同的说法。其一说,造塔者为了航行船只的安全;其二说,造塔者谙知地理经纶,此君于细察铜山风水之后,测出此地为龙脊,有朝一日必出改朝换地之人,于是造塔以镇其灵气。又一说,造塔者见铜山地灵人杰,故竖石笔(即塔)以扬其文气,且名为文峰塔。特此说者,还以铜山曾出明崇祯朝全国第一文人黄道周为佐证。今天,我们已无法去确知造塔者的真正意图,但这古塔的作用,却已体现。一是,它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南来北住商船、渔船的航标而存在;二是,因为有文峰塔,东门屿才成为塔屿,才使这险山秀水更古色古香,更让人迷恋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