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
剪 瓷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明代以來,東山民間泥水匠用泥灰塑造型坯,再選用彩釉瓷盤碎片,按造型需要剪成形狀適宜的瓷片,逐片貼在泥坯上,成剪瓷雕品。有龍鳳花鳥人物等,千姿百態,五顏六色。寺廟、祠堂、民宅、園林及高店門窗的裝飾常采用此類工藝。1961年,藝人們創作《孔雀》參加閩南美術陳列館的展鋻會。“文革”期間,引類工藝被視為“封資修”,許多寺廟的剪雕品被毀壞。1980年以來,引類工藝有所恢復。康美林少丹和錢崗孫齊家的剪瓷雕,繼承發揚傳統工藝,受到民眾普遍喜愛。
F
金 木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明正德年間,廣東大埔藝人參加建築銅山(現東山縣)關王祠時,傳入金木雕工藝美術。金木雕用於建築、家具的裝飾,雕刻佛像。材料選用樟、楠、梨等優質木材。有透雕、浮雕、立雕、通雕,圖案有花卉、鳥獸、人物、文字等,刻後磨光上漆貼金塗彩而成。民國年間,從事金木雕者多屬木匠。1956年,銅陵木器社組建金木雕車間。1973年,縣工藝美術廠設金木雕車間,生產金木雕掛幅、佛像等產品。
F
海 漂 蠨 雕、浮 石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清代,民間藝人用墨魚骨、浮石(珊瑚礁)雕刻成盆景、塔、飛禽走獸等陳列觀賞品,有所流傳。這種工藝品在運輸中易損壞,外銷困難,今極少生產。
F
海 柳 樹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采用海柳或海樹枝干為原料,其制作工藝於民國18年(1929年)由廣東潮州藝人傳入;但操此業者不多。此工藝因原料缺乏,加工制作很少。
F
油 漆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也稱線雕,用水膠、生漆、桐油、瓷粉混全,搓成漆線,依照浮雕的裝紋樣裝貼。1979年後,各寺廟逐漸恢復修建,該工藝的加工逐漸增多。
F
貝 雕 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用天然貝殼經選樣、漂洗、磨光、雕鏤剪裁、上釉、嵌裝等工藝,以中國現的構圖章法,用拼貼,浮雕、支撐鏤金等技法雕成。作品有掛屏、座屏、掛幅等。1972年東山二中制作的貝雕煙具銷售日本、敘利亞等國。如今的貝雕遠銷日本、新加坡、泰國及港澳地區。
|